方就能培育出自己的冬小麦品种。
冬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大江,已经提前得知消息,秦王殿下要带着文武百官,来视察冬小麦种植。
李大江一直在基地门前等待,他看到苏河他们下车。
他走到苏河前方,鞠完躬,恭敬地说道
“微臣李大江欢迎秦王殿下视察小麦种植基地。
欢迎各位同僚,来参观小麦种植基地。”
他一个地里刨食的农民,没想到会受到苏河这么重的礼遇。
士为知己者死,他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回报苏河。
“李爱卿,请起身,你的功劳极大,你一定会名流清史。
冬小麦大面积种植,你将会是第一个进入祖庙供奉的当代人。”
苏河看这李大江,他非常满意这个人。
李大江,河南人。
他今年三十七岁,是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
又得罪了权贵,导致他在城中活不下去。
只能回到乡下务农,在乡间又专研务农,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结合实践,种植技术比很多老农要强。
他学习古代众多农业书籍,种地的亩产要比寻常人高。
李大江还把技术传授给其他人,在当地的威望很高。
苏长胜搜罗种地人才,他的手下把李大江一家全都带到汉中。
苏河向文武百官介绍李大江。
“这位是科学院院士,小麦研究所所长,冬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大江。
一等伯爵爵位,科学院院士享受一品官员待遇。”
众多官员惊讶的看着李大江。
他们没想到这位不起眼的老农,竟然是一位伯爵。
受封高等贵族,可是需要不菲的功绩。
一名商人交税再多,他也只能是一名勋爵,没有办法成为子爵。
科学院这个衙门,直属于秦王府负责,很多人都不清楚它的作用。
没想到科学院院士级别这么高,院士就享受一品待遇。
现在整个秦王府文武官员,也只有三个一品。
首相王仲策正一品、都督府副都督,四川都督府都督苏熊正一品、都督府参谋部参谋长李凤鸣从一品。
秦王府有实权的内阁首相和贵族体系,苏河就取消很多加衔,一品官员是最高的官员待遇。
苏河看着文武百官都很震惊的样子。
“李院士,你给众人讲讲冬小麦,让文武百官评判一下,你这个科学院院士,该不该封。”
“微臣遵命。”
李大江听到苏河的命令,他开始给众人讲解冬小麦。
冬小麦就是在冬天种植的小麦。
这种小麦生命力很顽强,哪怕冬天踩踏,经过霜冻雪埋,它也不会死亡。
来年春天之后,生长的更加旺盛。
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冬小麦就能成熟,收割冬小麦。
清理完麦田,小麦田可以接着种植红薯或是各种蔬菜。
田文恒听完李大江的讲述,瞪大眼睛,惊喜的说道“李院士真是神人,竟然能在冬天种出小麦。
第二年夏天,就能开始收割小麦。
小麦收割后,还不耽搁种植其他粮食。
这能把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
这等于我们北方也能像南方双季稻一样,种植两轮粮食,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我觉得只封一个伯爵,无法服众。
请秦王殿下,加封李院士,至少要封为侯爵。”
李大江连忙开口说道“秦王殿下想封我为公爵,被我给拒绝了。
现在冬小麦没有扩大种植,不知道大规模种植后,具体情况会怎么样。
提前封赏我,这让我受之有愧。”
苏五牛好奇的询问道“李院士,五月份冬小麦能收割,那能不能再多种植一季春小麦。”
李大江回应道“根据我的实验结果,在汉中郡和宝鸡府这里不行。
现在天气太凉,田地的积温不够。
河南那里都不太行,我估计山东南直隶北方,可以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
苏河听着李大江的回答,这也与他前世的印象相同。
后世河南和比河南纬度高的地区。
种植一季冬小麦后,都开始种植玉米。
现在还没有引进玉米,只能尝试种植红薯,保证粮食的产量。
“众位爱卿,冬小麦才是社稷之本。
我带领大家,亲自体验种植冬小麦。”
苏河带着文武百官开始下田。
现在基地这里的冬小麦种植,都采用耕牛拖着机械厂研制的小麦自动播种机。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冬小麦的种子,倒进播种机的料斗里。
这种简易流程,绝不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
苏五牛像小麦播种机的料斗里,倒这些冬小麦种
第140章 冬小麦(4/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